2025年4月,大連科技學院紅聲“童”傳社會實踐團走進旅順口區(qū)幼兒園,以“遵義故事潤童,紅色精神啟智”為主題,通過沉浸式紅色教育活動,為孩子們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精神洗禮,讓革命薪火在稚嫩的心田燃起微光。
光影傳情:動畫里的紅色初印象
活動伊始,實踐團成員與孩子們圍坐在一起,觀看紅色動畫《那年那兔那些事兒》。孩子們的目光緊緊凝聚,“兔子為什么要喝辣椒水啊?”“天氣那么冷,他們?yōu)槭裁匆谘┑乩锇。?rdquo;稚嫩的提問中流淌著對紅色歷史的好奇。實踐團成員借此契機,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革命先輩的故事,將“愛國”“勇敢”“團結”等種子埋進孩子們幼小的心靈。
畫筆繪夢:色彩里的家國情懷
在“童心繪紅旗”環(huán)節(jié),孩子們拿起畫筆,認真地為天安門、軍人、五星紅旗填上色彩。有的孩子把軍人叔叔的軍裝涂成鮮艷的綠色,有的在紅旗上畫星星,實踐團成員蹲下身來,手把手指導孩子們勾勒輪廓,輕聲講述五星紅旗中五角星的意義,讓紅色符號在指尖傳遞。
歌聲嘹亮:童聲里的使命傳承
“我們是共產(chǎn)主義接班人,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(tǒng)……”在幼兒園的活動室里,孩子們用略顯生澀卻無比認真的聲音唱起《我們是共產(chǎn)主義接班人》。實踐團成員打著節(jié)拍,帶領孩子們一遍遍地練習,清澈的歌聲穿過走廊,飄向遠方。當問到“接班人是什么意思”時,有小朋友舉手說:“是要像動畫片里的兔子一樣,保護我們的家!”童言稚語間,紅色精神的傳承有了最純真的注腳。
闖關體驗:行走中的紅色課堂
走出教室,孩子們化身“小小送報員”,在戶外開展“紅色通關挑戰(zhàn)”。他們手持“雞毛信”,穿越“障礙賽道”,在奔跑與協(xié)作中感受革命年代信息傳遞的不易。“老師,我要快點跑,不然信就送晚了!”“我們一起幫忙吧,這樣更快!”孩子們在游戲中學會了堅持與互助,也在實踐團成員的講解中,隱約懂得了“責任”與“擔當”的分量。
薪火永續(xù):讓紅色種子向陽生長
紅色教育“從娃娃抓起”,孩子們可能現(xiàn)在還不能完全理解紅色故事,但這些美好的情感和精神會像種子一樣,在他們心里慢慢發(fā)芽。無論是動畫中的歷史縮影,還是畫筆、歌聲、游戲里的沉浸式體驗,都是為了在孩子們心中種下對祖國、對英雄的崇敬之情,讓紅色基因、革命薪火代代傳承。
大連科技學院紅聲“童”傳社會實踐團的此次行動,不僅是一次社會實踐,更是一場跨越代際的精神對話——當紅色精神化作春風細雨,滋潤著最幼小的心靈,我們便看到了民族未來最蓬勃的希望。正如實踐團成員在活動日志中所寫:“今天,我們種下的是紅色的種子;明天,終將收獲一片信仰的森林。”